close
       出處林偉瑜, <柬埔寨宮廷舞蹈/舞劇傳統的轉捩點--從神聖到世俗,從共通到獨特> ,《戲劇學刊》18  (2013)  ,頁145-186
 
 
       我認為傳統的意義存在於個體與母群之間的集體上的共通性,尤其是精神領域上的共通性。所以我也同意文中所提及「傳統變遷的動態實踐才真正構築了傳統,物質傳統本身並非傳統」。
 
       柬埔寨宮廷舞蹈/舞劇 推斷來自於吳哥窟遺址浮雕上的apsara(天上仙女舞者 ),而它也與吳哥王朝中的“神王崇拜”有著一定的關連性,畢竟舞蹈始終與宗教活動密不可分,而這種信仰更將政治、宗教與社會結合在一起,有宗教做支持的政權便能有效管理好眼前的世俗。宗教有一個重要特性便是它需要透過儀式來傳遞和加強信仰,而柬埔寨人宗教中的“神王”概念,也同樣藉由儀式來確立,使民眾相信國王的神性與維持宇宙秩序的力量,如從宮廷舞蹈中的祈雨儀式便可知,在過去,舞蹈在民眾中的影響力。
 
       隨著外來強勢文化的侵入,柬埔寨的本土文化在15到19世紀間嚴重衰微,而柬埔寨國王也常以質子的身份居住在泰國,深受暹羅化的影響。柬埔寨宮廷舞蹈/舞劇其實也算是一種被發明的傳統,國王的目的在於重建神王崇拜,增加自身在政治上的影響力。 此外因為國王的身分足以使宮廷舞蹈站在正統的地位,為其服務的舞者對自己的職業也有著相對的自信與驕傲,這種舞者的身分認知跟宮廷舞蹈的發展,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 
       從宮廷舞蹈的發展可見得,其傳統轉變的因素與政治角力脫勾不了,尤其在西方勢力進入後轉變更為巨大,在呈現上許多儀式性的舞蹈動作,多被華麗的、更具可看性的動作取代,在出演上也漸漸變得不只為皇家服務了,在整體上一步步走向偏向娛樂性的世俗化道路。
 
       世俗化的道路從理想上來說,它讓平民也有機會接觸到這門藝術,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上看來,面對商業化的侵蝕,很容易讓宮廷舞蹈的精神內容喪失,因為不論任何藝術,它的主要精神都是來自於它的觀眾。當舞者的身分認同薄弱,當觀眾給出 對舞蹈不當一回事的態度,其實也就失去了許多未來的可能性。
 
       而近代受近代政治影響,宮廷舞蹈的觀眾多為不太理解柬埔寨文化的觀光客,原本的在地人早已對宮廷舞蹈失去精神上的那分連結,一門深具內涵的舞蹈變成單純講究美感的肢體動作。
 
       新世紀的柬埔寨舞者結合西方的現代舞,將舞蹈的精神價值闡釋在尋找、表現自我。而宮廷舞蹈的傳統變遷可依序如下,宗教化、世俗下、商業化,最後藝術化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陽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